分享
Scan me 分享到微信

智慧建筑缓慢发育,科技巨头“倾情”陪护

2018年数据显示,建筑业信息化程度排名倒数第一。

近期,一则“原华鸿嘉信总裁张立洲已于去年入职阿里巴巴任集团副总裁,负责智慧建筑事业部”的消息,再度将大众视线拉向大厂们的智慧建筑业务。

从建筑信息化到智能建筑再到智慧建筑,建筑领域的信息化概念已经提出十余年时间,互联网大厂们的建筑布局也已有数年,至今建筑业的信息化整体还在“工具化、孤岛式业务子系统应用水平徘徊”,在各行业中排名倒数。

有趣的是,阿里、腾讯、华为、小米等大厂似乎并不在乎这一行业成长的“缓慢”,仍然不断加码。

2017年,阿里发布《智慧建筑白皮书》,这是一部从大数据、平台模式角度研究智慧建筑的研究成果,揭开了大厂“跨界入局”建筑领域的开篇。2019年阿里4022万中标雄安新区BIM管理平台,更是被业界称为“平地一声雷”,震动建筑圈。

2020年3月,腾讯发布腾讯云微瓴BIM协同平台,4月又推出智慧城市底层平台CityBase腾讯云,展开一张建设城市CIM底座的蓝图。加上华为基于CIM打造智慧园区、小米高调发布智慧地产解决方案、科大讯飞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BIM+AI等,大厂们看似“突然袭击”的入局彻底搅乱了建筑领域沉寂多年的池水。

毕竟2018年麦肯锡行业信息化指数显示,建筑业信息化程度仍然排在倒数第一。

“原来做智能建筑都是基于信息化的思路,也就是面向单一业务提供智慧解决方案,比如空调控制、访客管理等,多数是孤立系统,数据无法打通融合,不具备决策和分析能力,也就实现不了真正的‘智慧’。”北京建筑大学教授、盈嘉互联联合创始人王佳向泰伯网表示。

“行业数字化程度低,也说明可供改善的空间足够大,这也是互联网厂商入局的原因之一。”某大型券商建筑行业研究员(化名)刘刚向泰伯网表示:“以BIM应用最多的装配式建筑来看,新开工面积BIM渗透率只有10%不到20%,2019年的数据是13%,到2025年,各地整体目标一般在25%-30%之间,5年内渗透率会有一个比较快的提升空间。”

“2013年起我们就在思考建筑跟互联网之间怎么去结合。”腾讯云副总裁万超在接受泰伯网采访时透露:“我们默默的做了五六年,做了很多探索,也走了很多弯路。”

万超介绍:“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楼宇建筑绝大部分走的是规模化效应,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降本增效,少走科技建筑的路,盖楼基本上都是买硬件、买东西的那套逻辑,所有的硬件厂都有自己的‘护城河’,都有自己的协议,大楼内所有的数据都无法连通。”

万超透露,腾讯做智慧建筑“本质上是希望数据能够联通”。

“现在要做的是信息化2.0也就是数字化,其实是回归了数字基础。”王佳介绍:“要把建筑的静态、动态多种数据打通融合,形成数字建筑,在这个基础上再用数据驱动解决应用场景的问题,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决策预警,让建筑越来越智慧。这个过程中,BIM数据是静态数据的重要来源,推广势在必行。”

互联网厂商的思路,恰恰是从底层数据的连接开始,这也正是各厂商建设自身BIM能力的原因。

该内容属于精选文章系列,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

升级PRO会员,享有以下权益

  •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
  • 免费阅读/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
  •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

立即升级会员


还没有泰伯账号?

参与评论

【登录后才能评论哦!点击

  • {{item.username}}

    {{item.content}}

    {{item.created_at}}
    {{item.support}}
    回复{{item.replynum}}
    {{child.username}} 回复 {{child.to_username}}:{{child.content}}

更多精选文章推荐

下一篇

饶毅不饶裴钢

泰伯APP
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
立即打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