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Scan me 分享到微信

实时路况 高德推地图大数据“2.0版”

“越拥堵越有需求”,这正是地图行业面临的商机。事实上,对地图厂商来说,解决了用户的“痛点”即是体现了自己的价值,“你直接告诉他走哪条路最近、最不会堵就行,”董振宁说。

  每天出门,当你打开手机上的地图App,运用实时交通功能,帮你更顺畅地到达目的地。其实在简单的点点屏幕背后,有着看不见的复杂口令。在地图的实时交通领域,大数据令很多细碎繁琐的事情落地,“复杂”才决定了“简单”。

  4万个“移动传感器”跑遍北京

  “每天,在北京城里穿梭的4万辆出租车就是我们的4万个‘移动传感器’,它们探知城市各个角落的路况信息。”高德交通信息事业部总经理董振宁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。通过交港部门的摄像监控,以及这些出租车辆上的GPS定位,车辆的实时轨迹被第一时间传回高德的大数据中心,他们一个月处理的路程在30亿公里以上,相当于绕地球75000圈。“而明年,这一数字还将呈几何级数增长。”董振宁表示。

  “越拥堵越有需求”,这正是地图行业面临的商机。事实上,对地图厂商来说,解决了用户的“痛点”即是体现了自己的价值,“你直接告诉他走哪条路最近、最不会堵就行,”董振宁说,大数据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用户体验,同时对于城市的交通拥堵,地图导航或许无法做到彻底解决,但却能做到很大程度的缓解。他举例,即便是在北京最堵的高峰时段,依然有一些马路上车辆稀少空空荡荡,“实时交通就是要将原本拥堵的车辆引导到这些空的路段上去。”

  准确算出上下班时间

  当你设置好起点和终点后,实时导航会为你计算出预计花费的时间,在日本,这一数字的误差被控制在每月15%以内,目前高德能做到18%,未来的理想数字是不超过10%,也就是预计30分钟到达,最多延误3分钟。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,需要精准掌控的细节因素非常多。

  高德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服务号,可以供用户进行上下班路况查询,这同样是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功能。业内常常用一个实景比喻来解释大数据究竟能做到如何智能:当一个用户在某购物网站买过一套餐具后,他面对的不应该是隔三差五地收到同类产品的推荐信息,而是在几个月后收到特别为他定制的厨房配套用具的推荐。而在地图应用中,大数据同样要做到2.0版本,通过个性化的分析,做到量身定制的主动服务。“当你快下班时,就会收到一条推送信息,告诉你今天回家路上堵不堵,走哪条路最划算。”董振宁说,大数据的理想状态是有生命的,会互动的。(沈艳燕)

参与评论

【登录后才能评论哦!点击

  • {{item.username}}

    {{item.content}}

    {{item.created_at}}
    {{item.support}}
    回复{{item.replynum}}
    {{child.username}} 回复 {{child.to_username}}:{{child.content}}

更多精选文章推荐

泰伯APP
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
立即打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