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Scan me 分享到微信

丝绸之路路线图:一幅没有国界的地图

2013年11月,西安市政府聘请5名长期从事丝路领域研究的教授和研究员,绘制一幅将来作为西安对外交流礼品的“丝绸之路路线图”。经过加班加点、严谨细致的工作,2014年3月,“丝绸之路路线图”图样绘制完成。

  2013年11月,西安市政府聘请5名长期从事丝路领域研究的教授和研究员,绘制一幅将来作为西安对外交流礼品的“丝绸之路路线图”。陕西师范大学周伟洲教授、西北大学李建超教授、王建新教授、吕卓民教授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研究员担当绘图重任。经过加班加点、严谨细致的工作,2014年3月,“丝绸之路路线图”图样绘制完成。

  两条动脉从同一个起点出发,沿着陕西省内两条母亲河一路蜿蜒向西,沿途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隘口,是大漠孤烟直的走廊,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驿站,是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战场,那是一些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古地名,而动脉的起点叫长安。

  这是一幅没有国界的地图,这是伟大的丝绸之路。

  古丝绸之路多次改道

  唐代初期并非一个开放的国度。

  今天看来,“闭关锁国”不是清末的专属名词。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有一个共性,江山初创或政局不稳的时候,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关闭国门,切断与外界的所有联系。这在现代心理学被称为“鸵鸟效应”,好像关上家门,缩进被窝,国家就安全了,“朕”就安全了。

  与在历史上留下的“开放”盛名相比,贞观之初可以说是封闭的另一种解释。学者发现,玄奘西游并不符合当时王朝的“政策依据”,自然根本也没什么皇帝欢送酒宴,居然是一次“偷渡”,而那屡遭人刁难的“通关文牒”只是一份份临时性“过境证明”。

  直至玄奘即将回国时,才向皇帝报告了自己的行动。这一次,李世民做了正确的选择。他不但没有降罪于这个“私自出国”的僧人,反而予以褒奖,肯定玄奘的功绩。

  国家建立了自信,唐代走向真正的开放与包容。

  西北大学教授李建超对玄奘西行选择的路线产生了兴趣—走的是古丝路。

  自1980年起,研究历史地理学的李建超教授开始探访丝绸之路,1990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一次丝绸之路考察,李建超作为中方五名受邀代表之一,全程参与了从西安到喀什的实地考察,初步确定了古丝路的形态。

  “汉代张骞‘凿空丝绸之路’之后,随着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自然条件的变化,形成了几条相对固定的线路。但也发生过历次改动,因此整个丝路干道支流交错,路线非常复杂。”李建超说,最早必经楼兰,它是古代中国经营西域的前沿,从最早3万人发展到后来的10万人,后来人口超出环境承载力,一座丝路之城就这样沙漠化荒芜了。

  在历史不同时期,丝路也时有发展改道,有些时期河西走廊形成许多小国家,汉代丝路不通畅,只能从青海沿柴达木盆地走。南北朝时期,因政权南北对峙,南朝人就只能入川北上,再经青海湖前往西域、中亚诸国,因此这一时期青海道比较发达。

  南北两线丝绸之路通西域

  多年的研究成果为新丝路图的绘制奠定了基础。

  古老的路线穿越中国境内黄土-陇西高原、河西走廊、塔克拉玛干沙漠、帕米尔高原,直抵中亚和欧洲。

  在陕西境内,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,分南北两道沿渭河、泾河溯源而上。北道走甘肃固原、武威,南道走咸阳、凤翔、陇县、天水、临洮,南北两道在敦煌短暂会合后又分两线,北线经玉门关到楼兰,抵喀什,形成新北道,南线经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走哈密,抵伊犁。

  与原有丝绸之路示意图相比,五位教授“根据史实记载和近现代研究成果,结合以往的实地考察”绘制的新地图“纠正了过去的一些谬误,填补了一些空白”。李建超教授举例:比如驿站、路线的重新定位,出城第一驿临皋驿的位置,原说在渭河北岸,其实经过考察,是在今土门西北约7公里的位置;而以往丝路从甘肃静远县到武威一段400里的空白,这次根据实地考察,发现是沿汉长城向西,其实是一段非常好走的路径。

  李建超说:“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结果支撑了它(地图)的完整性和真实性。”

  完整展现古丝绸之路路线

  此次绘制的“丝绸之路路线图”,采用了地形图的表现方式,完整地展现了以西安为起点、罗马为终点的古丝绸之路路线,涉及沿线30多个国家、90多个城市,分别用中俄、中英文标注,制作精良、识别度高。中国境内四大地理单元一目了然,沿途主要线路、驿站、烽火台、城镇也有明确标识。

  “丝绸之路路线图”的绘制意义重大,李建超说,古丝绸之路的经济、文化交流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你看我们吃的水果蔬菜,再探寻中原文明在中亚欧洲留下的印记,可以说,没有丝绸之路,今天的人类文明是要打一些折扣的。

  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中,“丝绸之路路线图”的绘制为增进沿线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将起到重要作用。(庞乐)

参与评论

【登录后才能评论哦!点击

  • {{item.username}}

    {{item.content}}

    {{item.created_at}}
    {{item.support}}
    回复{{item.replynum}}
    {{child.username}} 回复 {{child.to_username}}:{{child.content}}

更多精选文章推荐

泰伯APP
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
立即打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