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Scan me 分享到微信

我在三线城市创业:从传统测绘到GIS信息化

传统测绘的市场是激进的,更多的GIS应用要面向公众。

  这一晃,五年过去了。对于阿凯来说,一切仿佛历历在目。

  五年前(2014年)那会儿,已经有一些地理信息企业开始向数字化、信息化转型了。

  那一年年初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;7月,《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(2014-2020年)》出台,规划涵盖了测绘遥感数据服务、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制造、地理信息软件、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等领域,并提出到2020年,产业保持年均20%以上的增长速度,2020年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。这一系列规划,使2014年成为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。

  GIS信息化:从0到1

  也是那时候,阿凯的故事在一个三线城市开始了。

  2014年,国内整个地理信息产业还不算发达,不算很蓬勃,产业规模刚迈过2013年的2600亿元。基本大多数的公司还偏向于传统测绘,更不要说三线城市了。在阿凯的回忆中,这座承载自己梦想重新开始的城市,测绘的主要业务板块依然围绕着城市建设基础测绘。

  虽说早在十几年前,数字城市的概念已经提出来了。但对于三线城市来说,2014年那一年才是刚刚开始。在阿凯眼里,这块空白反而更像是一种机遇。这个当口(2014年初),阿凯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地理信息公司,当时他给自己确定的业务模式是数据加工,即在基础测绘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数据处理。

  但不得不承认,以三线城市为起点突破原有GIS业务模式的这条路,注定不会太顺畅。一方面,三线城市还不具备数据加工的市场布局,另一方面,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信息化意识相对薄弱。用阿凯的话来说,不顺心的事儿一件连着一件。

  第一桩最先反映在公司资质申请层面。2014年申请资质时,按照主管部门当时的要求,公司无法直接申请乙级资质,只能从最低的丁级做起。到了2014年底,公司只拿到了丁级资质。在阿凯看来,丁级资质做不了重要的业务,只能通过分包的形式,与其它单位合作基础业务,如城市建设的基础测绘。

  第二桩是人才问题。公司组建之时,只有阿凯一个人,过了两三个月,公司才增至三个人。他意识到,留在三线城市的GIS人才少。在公司尚未盈利的初期,即便有一些对口的人才,也未必能养得住。这意味着,对阿凯来说,想要达到他预期的目标,可能还要走一段较长的路。

  所幸,这样的状态暂时维持了一年多。到了2016年年中,公司从丁级升为丙级资质,开始初步涉猎一些地理信息数据采集、数据深加工业务。2018年,公司终于从丙级升到乙级资质,业务向海陆空测绘扩展,开始朝着当初的数据分析定位方向靠拢。

  曾跨越资金与市场的“大山”

  随着公司资质与业务的提升,公司的人数与市场规模有了量的提升。从2015年的8个人左右,发展到16年的20个人,直到现在的35—40人之间。

该内容属于精选文章系列,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

升级PRO会员,享有以下权益

  •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
  • 免费阅读/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
  •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

立即升级会员


还没有泰伯账号?

参与评论

【登录后才能评论哦!点击

  • {{item.username}}

    {{item.content}}

    {{item.created_at}}
    {{item.support}}
    回复{{item.replynum}}
    {{child.username}} 回复 {{child.to_username}}:{{child.content}}

更多精选文章推荐

泰伯APP
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
立即打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