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Scan me 分享到微信

我国将首次在南极应用无人机大范围观测海冰

3sNews讯,记者今天获悉,在第26次南极考察中,我国将首次在南极用无人机进行大范围海冰观测实验。

泰伯网

  无人机续航时间为2小时 最大航程可达240公里 

  3sNews讯,记者今天获悉,在第26次南极考察中,我国将首次在南极用无人机进行大范围海冰观测实验。

  无人机通常是指具有一定自主导航、自主驾驶能力的飞行器,按使用范围可分为军用型和民用型。军用无人机包括侦察机、电子干扰机、通讯机、无人战斗机等,民用无人机则主要用于测绘、航拍、遥感和灾害预警等。

  专家解读 飞机可覆盖1600平方公里区域

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成荫介绍说,此次实验用的无人机“雪燕”就属于民用无人机。它将搭载航拍相机、红外辐射计和红外探头等仪器,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的普里兹湾海域上空开展海冰观测实验。

  形如蜻蜓的“雪燕”采用全玻璃钢蜂窝结构设计,翼展3.2米,机长2.8米,自身重量15公斤,能搭载10公斤重的科研仪器,最大续航时间为2小时,最大航程可达240公里。

  谢成荫表示,科研人员曾在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中开展了首次极地无人机应用验证实验,在中山站以北的150米超低空飞行了30公里。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,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对无人机进行大范围应用,“雪燕”将在中山站附近海冰分布广且形态丰富的1600平方公里区域内按照设计航线自主飞行。

  此外,科研人员还计划利用舰载微型无人侦察机,对南极浮冰区进行冰情侦察。这架无人机的翼展为1.2米,起飞重量为5公斤,最高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50公里。科研人员将通过手掷起飞、撞网着舰的方式,在“雪龙”号直升机甲板上实现这一无人机的起降。

  谢成荫说,舰载微型无人侦察机将通过其搭载的摄像头等仪器,把直观的海冰形态、密集度、冰间水道等信息,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实时发送回“雪龙”号。

  他表示,无人机在南极的大范围应用不仅可以为“雪龙”号规划破冰航线提供依据,也将为研究中山站附近海域的大气、海洋、海冰相互作用提供关键数据。

  应用无人机作为人类“替身”进行辅助科学探测活动,是许多国家竞相研究的课题。谢成荫说,我国科研人员计划未来在南极应用具有定点悬停、姿态遥控导航以及自主导航等功能的无人直升机,为破冰船航行及南极科考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保障。

参与评论

【登录后才能评论哦!点击

  • {{item.username}}

    {{item.content}}

    {{item.created_at}}
    {{item.support}}
    回复{{item.replynum}}
    {{child.username}} 回复 {{child.to_username}}:{{child.content}}

更多精选文章推荐

泰伯APP
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
立即打开